LASTEST BLOG
京都的魅力在於不變。當所有大城市都在追趕基建發展、催谷經濟的時候,京都還是保持其一貫的模樣,因為這個城市的價值在於其千年累積下來的文化,在日本是無出其右的。在其他大城市,或許會因應城市發展而導致人口的遷移,但在京都是不可能的,因為京都的城市規劃主張保留其舊有歷史建築和旅遊景點,因此是不會有大興土木的機會。這形成一種結果,在京都的出現的所有人和事幾乎都會被留下,不但物業是永久保存,喜歡這裏的人也不會離開。因此,追求穩定的投資者,大概率都會喜歡京都,因為無論是中長線投資都可行。
我人生第一次到京都旅行是二零零五年,很記得走出京都車站的一刻就被迷住了,第一感覺就是:啊!這才是日本! 如果東京是繁華璀璨,大阪就是熱情開放,唯獨京都仍然保留傳統和風。從平安王朝到明治時期,逾千年來一直擔任日本的首都,至今仍保留着昔日朝廷的舊皇宮、天皇御座等皇室設施,因此京都亦被視為「世界文化遺產之都」。
即便很多人有意移民英格蘭,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選擇英格蘭的定居點,因此需要了解每個區域的劃分方法。畢竟英格蘭地方很大,區域的劃分有很多種,除了上回跟大家講過的政府最高級行政區(Government Office Region)和郡(County)之外,還有區(District)、自治市(Borough)和教區(Parish)等,這次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當中的分別。
我認為在亞洲市場上,要做到真正「雞蛋別放同一個籃子裏」,所有投資者都必須重視這兩個「藍籌」地區。尤其是考慮到香港近日的環境和長期高企的樓價,擁有AAA信貸評級的新加坡的物業絕對是市場首選最佳資金避風塘。
香港樓價向來都是常人難以負擔,早前瑞銀亦有調查報告顯示,如果在香港市中心附近購買一個約65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,需要足足20年的工作收入去應付,業主甚至平均要出租物業39年,租金收入才可以剛好抵銷樓價。反觀亞洲另一邊的新加坡,雖然樓價依舊有上升趨勢,但置業比起10年前已經變得更容易,所需收入由2011年的16年減少3年至現時的13年。雖然新加坡的海外印花稅是20%,而香港則是15%,但香港的樓價市區動輒也要兩萬多一呎,而在新加坡基本上是買到富豪地段有餘,因此相較之下新加坡5%的印花稅差別似乎更划算。而且,在新加坡貸款的利息和香港相若,甚至更低,因此近年有不少投資者都放眼新加坡作資產配置或移居打算。
消委會近年接獲不少有關海外物業疑似詐騙的投訴,因此最近亦對本地銷售境外物業的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調查,並建議加強境外物業市場的消費者保障。建議包括地產代理及賣方需要牌照、加強監管銷售廣告以及完善銷售境外物業的條例等。